婚享同學會


可用已有生活易帳號

登入


未有生活易帳號?

立即註冊

家庭圈子 - 兒童多元智能心理學角

  • 學識同理心 不做小霸王

    I-Buzz 2010-04-23 13:10
    文章日期:2010年4月12日

    【明報專訊】家中孩子是個小霸王,不肯與別人分享玩具嗎?他對身邊、社會和世界事物都漠不關心,抱「事不關己,己不勞心」的態度嗎?他經常不明你們的想法,氣得你們「紮紮跳」嗎?專家指出,從小培養孩子存有同理心,「自私」、「冷漠」、「令人勞氣」等字眼,統統都會在孩子身上消失。

    教育心理學家陳信潔說﹕「同理心即是我們常說的『將心比己』,從別人的角度去看事情,理解別人的感受與想法。」同理心的力量很大,因為有同理心的人明白對方感受,會避免做些令對方難受的行為,再深層次一點,還會懂得關心、體諒和尊重別人,甚至會顧及周圍的環境和世界。同理心有助與他人聯繫,建立良好社交,也有助建立正面的親子關係。他說﹕「要孩子擁有同理心,爸媽必須以身作則,做好榜樣。因為對於小朋友來說,同理心是個抽象的概念,爸媽要有實際的行動才能理解。」

    以身作則 爸媽先行

    「以身作則」這一點,是幫助孩子建立同埋心的第一步,香港青少年服務處紅磡綜合家庭服務中心註冊社工李淑輝卻認為,爸媽本身亦很難做到。

    以下是一個真實例子﹕小男孩在商場裏亂跑而不慎跌倒,他的爸媽對他說﹕「抵死啦!已叫你不要亂跑。你是男孩子,不要流眼淚。」結果男孩反而哭得更大聲。

    感性情緒 建同理心

    李淑輝說﹕「那男孩聽到這番說話會怎樣想呢?他會覺得跌倒已經很痛,卻不受爸媽重視。因為我們習慣用規則來管教小朋友,當小朋友做錯事,爸媽會很理性地責罵,忽略了孩子的情緒,也間接教孩子逃避觸及自己的情緒。」她認為爸媽的責罵並非不正確,因為爸媽不是要認同孩子的錯誤行為,但要知道「同理心」是感性的,不是用理性來建立。如果爸媽先處理跌倒後感到痛楚的小朋友情緒,待他情緒平復後才作理性的管教,效果會很不同。例如爸媽可以跟那男孩說﹕「你跌倒肯定很痛了,如果我們慢慢地行,就不會跌倒。不如我們一齊慢慢行吧!」

    遇到「低潮」 入手時機

    「要孩子感受他人的感受,爸媽就先要引導孩子如何觸及自己的情緒,才能進一步明白別人的感受。」李淑輝說。要將抽象的概念灌輸給小朋友,她建議從他生活中的「低潮」入手,即是當他遇到不如意事時,便是建立同理心的最好時機,引導他們學會逆地而處,體會別人的感受。

    曾有不少爸媽向她訴苦,表示家中十多歲的孩子很少跟他們談話,她坦言﹕「因為孩子覺得跟爸媽說話是多餘,爸媽不會明白他們的想法;而孩子又不明白爸媽有多想了解自己,結果造成惡性循環。這樣的情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是從小到大孩子都覺得爸媽不理解自己,因此孩子也不理解父母。如果爸媽從小建立孩子的同理心,讓他們懂得從多角度和設身處地考慮別人的感受,他們就能關心別人、家庭和社會。」

你還不是該小圈子正式成員,不能參與討論。 現在就加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