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圈子 -
心理社區
-
主題:小議如何突破關系僵局
先說一說僵局的性質,形成過程,與基本溝通條件。婚姻關系或戀愛關系有時候會進入一種冷戰過程,形成僵局。
這種時候,雙方劍拔弩張,一觸即發,局勢比較緊張;但雙方卻又誰也不想挑起爭端,只是暗中較勁,觀望、拖延,彼此就象兩只不能相互靠近的刺猬,也不願靠近。
之所以形成這種局面,自有其曆史原因,但不管原因如何,現狀就是你也過不好我也過不好,卻又找不到化解關系的鑰匙,雙方都感到棘手難辦。
如何突破這種僵局,使關系的發展得到啓動,並順利進行,便成了一個考驗雙方溝通能力的大問題。有效溝通的一個前提條件是:
雙方都有溝通並改善關系的願望。在僵局中,往往一方並不真正了解對方的這種願望,它是否存在?有多大的強度?
因此,也就存在著相互間的猜忌與顧慮:
如果我主動要求溝通,是不是會被對方看成是下賤?
他或她是否已經早已把我們的關系看死了,不再抱有任何希望了?如果這樣,我若是主動,豈非自找苦吃,自尋煩惱?這樣勢必勞而無功,在傷口上徒添鹽粒?而在猶豫徘徊之際,卻又意識到相應的風險:
萬一對方還有一份殘存的愛意,只是礙于面子,或許保守,只待我開口,而我卻過于矜持自禁,豈不坐失良機?在我一再躊躇的時候,說不定其它外來因素(如第三者)就會趁虛而入,取而代之!這樣,也就在僵局中感受到了左右爲難,進退維谷了。
此種心態,正是冷戰者最常見的感受。如何突破這種僵局也就成爲一個難題。
這種難題,對于那個對關系還寄予重大希望者,顯得更有解決的急迫。而相對無謂的那個,則占領著心理優勢地位,可以穩坐釣魚台,靜觀其變了。
所謂的優勢與劣勢之分,主要取決于僵持的雙方安全感的大小。安全感大的,則心態比較穩定,而安全感小的,則經常會感到孤獨、焦慮和恐懼。強烈要求拉近關系,解決問題的往往是心理劣勢一方。
而事情往往是越急,安全感越小,行爲可能越衝動,不得體,致使安全感大的一方更爲反感,更傾向于逃離這種關系。僵局也就越來越僵。顯露出安全感上的不足,並急于求成的結果是,心理劣勢者更劣,心理優勢者更優。僵局就向著更爲僵化的方向滑動了,解開僵局所需要的能量也將越大。
以上分析之後我們再來考慮對策。一般而言,那個安全感比較大的人,不會主動考慮求和。而我們的思考,也著眼于安全感比較小,或者是溝通願望比較強烈,改善關系的要求比較迫切的一方,應當如何做更有利于突破關系的僵化。
首先要徹底弄清雙方的溝通願望到底是有沒有?
這種溝通願望取決于對關系前景的預期。如果一方對關系的相愛性質已經完全絕望,任憑你另一方如何努力都將是竹籃打水,瞎子點燈。
所以當事人一定要在溝通之前好好地察言觀色,捕捉信息了解對方的情感狀態,是否已然鐵定了心思要解除相互關系。
如果是的,那就要明智點,放手。
不再挂在心上這份心靈之痛楚,放生被束縛的雙方,寬容對方,善待自己。
如果不是的,那麽說明對方還存在一線希望,雖然溝通願望沒有自己來得強烈,但畢竟不是無可救藥。這時候,就要進一步考慮如何把關系推進到一個更好的境界了。
首先,我們要了解自己的安全感到底有多大。
我們認爲一個不能充分獨立的個體,也是不能真正地愛的。
如果我們很依賴,我們就會很不安全,每時每刻都生活在害怕喪失的焦慮之中,即使開始了溝通,也會不經意間流露出自己這種驚恐來。對方一旦覺察,就可能引起警惕。在僵持的關系中,對方往往是害怕被依賴才不願拉近關系,以免距離過近造成不堪重負的感覺。
心理優勢一方的心理特點,決定了,對于被依賴的解讀是被控制。
所以他或她要逃離這種控制,必定就會拉開距離了。當劣勢一方的依賴-控制性格不加改善,關系的拉近不是不可能,只是,一旦拉近,又可能因爲這種性格缺陷而重蹈覆轍。第二次的僵局也就隨之形成,這一次就更是冰凍三尺,難以化解了。所以,要破解僵局,首要條件是劣勢一方要改善自己的性格,去掉依賴和相應的恐懼心理,建立對自己的信任,相信自己即使出現最壞的結局也能面對,也能接受。
不依賴就意味著坦然面對改變,接受所有的可能性。不依賴就意味著,可以在提出自己的要求時,尊重他人的決定。不依賴意味著,在主動溝通過程中如果遭遇挫折能勇敢面對,而不受挫折與負性情緒所支配,輕易改變溝通願望,消泯改變的動機。
總之,在溝通之前就要通過反思與自我調整來增強自我的安全感,不把安全感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對方的反應上。只有這樣,溝通局面中的潛在的被動性才有可能真正突破,心理劣勢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。
以上是溝通前夕的心態的把握與相關的問題。以下我們要談論溝通起始時的問題。溝通,要在比較自然的條件下進行,才不會讓對方感到突然與威脅。僵局的存在是一種現實,在這種僵局中,對方也有不安全感,其實質很可能就是一場心理戰。而溝通,意味著冷戰時的一種和平談判。
談判之前我們要想好所要談判的內容,並爲適合的談判時機找到一個良好的切入口,使這種談判看起來是雙方共同的需要,而非主動要求談判的單方面的事情。
這是非常重要的原則。不然,“沒什麽可談的”,另一方很可能作出這類反應。如果是這樣,說明談判的時機把握有問題,條件不成熟。如果不識趣,就可能談判不成,反把冷戰的局面破壞了,變成熱火朝天的公開的戰爭。那樣,局勢就很可能進一步惡化。
所以要善于發現、尋找合適的切入口,處理冷戰的時機,是非常重要的。
舉幾個比較好的時機的例子吧:
1、對方極需自己幫助的時候給予援手,這時候要注意不要在給予幫助時或之後立即要求談判,不然就容易被當成是等價交換,當成是要挾,對方非但不願和你交流,很可能連你的幫助也一並不要了;
2、示弱,以顯得沒有對方介入不能再維護哪怕是僵局的相互關系;這時候要小心不要讓對方覺得你又在控制對方。比如以哭泣求情的方式,要求對方原諒自己,這類方式是極不可取的。
也就是說,示弱的時候要在真正無法解決問題,非常需要對方幫助的時候才用此策,尤其重要的是,一般的困難一定要親自解決,而不求助,此策才會在關鍵時刻奏效。
表達太多的“我愛你”這類聽起來比較空泛的情感需要,是不妥當的。這是因爲它很容易被看成是無病呻吟。對方對你的情感要求並不認同,你卻糾纏于這種情感,也就當然地被作爲無理取鬧來對待了。
3、共同關注的利益點發生了重大的生存危機。
它意味著,你們在這種危機中會不約而同地朝向相同的方向看去,視野一致,需要相似,努力有著共同目標。這是很好的契機。緊緊抓住這類契機,尋找共同點,關系改善的希望很大。
比如,夫妻倆僵局形成多時,後來因爲一方的長輩去世,或兩人的子女出現危機,他們就可能放下架子,重新攜手,不計前嫌了。共同的危機意識,讓他們找到了和解的動力。
……所以主動溝通者,一方面要耐心等待這類時機的出現,另一方面還要努力創造一些機會,並好好地利用它,來達成溝通的有效性。
-
张小山:請問如果因為佢心理上做左啲越軌既事,同某人既對話比我發現,佢同我解釋過後,佢認為自己已經失去誠信,其實佢同解釋完,我同佢講已經真心原諒佢,但係佢既內疚接受唔到自己做錯左,佢怕大家心裡面有條刺,提出要比時間大家冷靜一下呢?請到我blog了解我既事!
-
講中晒...我係弱者
你還不是該小圈子正式成員,不能參與討論。
現在就加入。